2007年之后的智能手機時代,大陸也經歷了與臺灣相似的發展歷程,尤其是2010年后,大陸廠商利用人口紅利、工程師紅利主動擠進國際客戶供應鏈,率先從觸控、結構件、天線、馬達、玻璃、聲學器件等技術壁壘相對低的元件突破,不斷向包括芯片在內的復雜的零組件、模組、系統能力拓展。
從產業歷史看中國大陸電子產業的崛起。1980-2000s,臺灣在PC和功能機時代培育了完整的電子產業鏈,成長為全球著名的科技“矽”。2007年之后的智能手機時代,大陸也經歷了與臺灣相似的發展歷程,尤其是2010年后,大陸廠商利用人口紅利、工程師紅利主動擠進國際客戶供應鏈,率先從觸控、結構件、天線、馬達、玻璃、聲學器件等技術壁壘相對低的元件突破,不斷向包括芯片在內的復雜的零組件、模組、系統能力拓展,當前已基本培育出完善的智能手機制造產業鏈并擁有華為等國際一線品牌,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品牌機的半壁江山。與臺灣在PC、功能機時代一樣,大陸在智能機時代初步實現了“突圍”。
消費電子明年重點看iPhone的創新與國產手機的崛起。國內企業有望在蘋果產業鏈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零組件、模組到系統,國內切進的企業越來越多、分的蛋糕越來越大。蘋果下一代產品iPhone8(暫定名)可能將是蘋果創新集大成者,極有可能大賣,有望給國內企業提供更大的機會,我們建議重點關注iPhone8供應鏈新進入者及銷量受益廠商。另外,國內手機品牌強勢崛起成為近年消費電子行業的一道靚麗風景,以Oppo/Vivo、華為、小米為代表的國產手機牢牢占據全球手機出貨量一線陣營且后續增長勢頭迅猛。我們認為供應鏈基礎與市場優勢是國內手機實現逆襲的基礎,國產手機高端化升級與銷量增長將繼續給國內產業鏈帶來巨大機會。建議重點關注明年手機較為確定的創新方向:指紋識別、無線充電、OLED、雙面玻璃等產業鏈機會。
汽車電子——電子行業下一個皇冠。長期看,汽車智能化、網絡化、電子化程度提升是發展趨勢,且汽車單位價值量遠高于手機,市場前景比手機更為可觀,智能手機造就了電子行業上一個十年,汽車電子將是電子行業下一個十年的核心驅動力。短期看,科技巨頭都在加緊布局、搶占地盤,明年model3量產、互聯網巨頭和傳統車廠不斷推出新車型,都是行業重要的催化劑。汽車電子產業鏈無論長期還是短期均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度。
集成電路——芯片國產化趨勢下的投資機會。芯片國產化對于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以及國家信息安全有重要意義,國家、地方政府有充沛動力去推進芯片國產化進程。我們看好集成電路兩大機遇:(1)國家、地方大規模投資發展集成電路帶來的產業鏈配套機會;(2)行業產業整合機會。
布局未來:人工智能與物聯網。隨著2013年深度學習算法取得關鍵突破,AI時代已逐漸開啟,Google、IBM等巨頭通過收購優質初創公司與研發核心技術紛紛搶占人工智能領域的戰略制高點。國內也將AI列為十三五重大工程、重點布局領域。芯片作為AI的基礎,將充分受益AI的興起。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預計到2020年國內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2萬億、未來5年復合增速為22%。傳感器和MCU等作為物聯網的硬件基礎,勢必會受益物聯網大潮的爆發。